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養心篇: 南懷瑾老師 南禪七日講座 第十二講

下列視頻的內容重點:

什麼叫有尋有伺?
唐代玄奘法師的翻譯:有覺(有尋)有觀(有伺)
有尋: 等於我們晚上走夜路,掉了一毛錢了,拿個電筒來找,就叫“有尋”。
有伺:找到了,這一毛錢在這裡,用手電筒的光圈照著它不動,這個就是“伺”的境界。
我們打坐,想念頭清淨,清淨不了。怎麼才能清淨啊?就在尋找這個插頭,插在清淨的地方。


《瑜伽經》關於做功夫修行的內容:
1. 禪定(靜慮);2. 解脫;3. 等持(定慧等持);4. 等至(平等的到達那個境界)


修行,要達到離生喜樂(初禪)。
真的功夫做到,身心就可以分開了,達到身心有分離之感、有出離之想。對於人世間這個世俗越來越想離開了,而且在靜中,曉得這個思想、心理作用、精神作用,同生理兩個可以分開。如果功夫不到,氣脈不通,道理講得再好,功夫做得再好,始終還在這個肉體的生理上轉。



學佛要注意:“聞、思(研究)、修(真正去實證)、慧”。
不要光聽佛學,照傳統的,裝進來就算,自己不加思考,不加研究。
聞了要思,思了,真修去實驗,修是科學的實證,然後才得果位,成為佛的境界,大徹大悟。


學佛要先研究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天人表,把這個境界搞清楚。

修天人境界,根據佛學,怎樣由凡夫變成天人?
: 十善業道(道德清淨了,功德到了)。修禪定不一定會變天人。還要看業報,修一切善行,看你十善業道修的功德到什麼程度決定你升哪個天。
(筆者按: 十善業包括永離殺生、永離偷盜、永離邪淫、永離妄語、永離兩舌、永離惡口、永離綺語、永離貪慾、永離瞋恚、永離癡見)

為何修功德能升天?
中國人說為善最樂。做了一件好事,心自然就開了, 快樂了。相反,做了不好的事, 心就閉了,不舒服了。  所以以善德養生陽氣。做到真的大善,一定是天人境界。 

大善人分兩種:
1. 心行:心裡的、內心的思想是心行。內心思想表達在外就是普通的生活行為。十善業道是生活行為做到了人天的果報。 

2. 外行:做到修行的和出家的生活行為。 但不一定內心心理上做到了。

學佛學禪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可以升天,升天並非究竟之路。修禪是真修實証之路。四禪八定是共法。不管是走小乘的四果羅漢的修持,或走大乘十地菩薩的修持,佛法的中心,根本修正的功夫就在九次第定(筆者按: 包括四禪、四無色定及滅盡定)上面。

修“安那般那”和白骨觀最快。因它很容易轉變生理、心理;很容易打通了道家所講的奇經八脈,達到成果;很容易做到密宗所講的三脈七輪。 氣脈一通了,心境、身心轉變了。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加上四定容易証得果位。

初禪生色界。色界初禪天。 初禪天就是梵眾天、梵輔天。

初禪到了,能馬上升天嗎?
不。到了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境界。 你身心的果報那個境界與天人境界是一樣的。等於儒家講的天人合一。

當真的修到了初禪,生了天人境界,天人境界最容易墮落 。因為福報大了。越是在天人境界,越容易墮落。 所以佛法講:富貴發心難,貧窮佈施難。 因此佛以苦為師,以戒為師。越苦越容易發心。  

升天不升天得配合心裡的願力。不光講理論,要配合自己修持、反省,觀察清楚。     

初禪到了初禪天,到了色界,就是色界天的初步了,才能夠說超越了欲界。欲界裡有五欲:人世間的男女色欲、飲食欲、財欲,名欲、睡欲。當修到了初禪、二禪之間,可以斷去人間的煙、火、食。欲界中的兩大欲,男女、飲食至少有一個清靜了。 男女關係最難斷。

二禪:定生喜樂。 
張商英臨走時說:《法華經》所言全是真的!

從一禪到二禪,以什麼為標準呢?
如果拿小乘與大乘之間的學理,則以兩個大目標為標準:
以“見思惑”減除了多少為標準。修行要根本地知道什麼是“見思惑”,才可以打坐。

什麼是見?什麼是思惑?有幾個?
見:邪見、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思惑:貪、嗔、癡、慢、疑。

身見:還見到身體坐在哪裡,對身體有感覺。

邪見:偏見,跟正見差了一點,造成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邊見:靜坐到空了,覺得自己空了,便落到邊見上去了(空有了邊界) (其實):空有空的境界,它是一種境界。   

見取見:主觀的認為只有自己學的那一套見解才是正確的。
取:把成見抓得牢牢的。
(其實):應該要跳得進去,也要跳得出來。

戒禁取見:過於執著戒、禁。(其實):應要入乎其內,出乎其外。

應將五見破除,把學到的佛法、道理消化, 化為自己的營養,靈活運用。        

思惑:貪、嗔、癡、慢、疑。入胎時就已存在,是前生帶來的,是思想內的成分,很牢固。     
貪:貪名、貪利是欲界的貪。
嗔:有脾氣。
癡:頭腦不通,見解不清、不懂。
慢:所有的錯都認為是別人的錯。 自戀,覺得自己最好。是自小養成的習性(例如:認為全世界只有媽媽做的菜最好吃)。
疑:絕不相信自己。懷疑自己、別人及一切。是多生多世帶來的習氣。

不要被“見思惑”困住。知道了,就可以斷了,就見道了。
迷惑:把自己困住了,挷住了自己的思想。

到一禪、二禪的境界來了後,不要刻意去檢查。 自己自然會檢查。 靜極了後,自己把這些心理狀況都拿掉了,自然會看到。

修行最重要的三個字:【境】:境界; 【行】:可以做到的行為; 【果】:得到的那個成果。

坐起來後,為什麼不能定?
見道、修道都難斷的是:
時間觀念:計算著坐了多長時間。
空間觀念:執著要坐在哪裡        
時空兩個觀念,已經把你困住了。困住是身見,身體的感覺狀態。

釋迦牟尼佛在小乘經典《阿含經》:
念頭有個念,修行的法門有十念法(十個大原則,方法):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佈施)、念天、念安那般那(念出入息)念身、念休息、念死
隨便修哪個法門,都可成道,包括了禪宗、密宗等一切。    
如此去做,初禪、二禪的境界不難做到。 

  道家提倡性命雙修:
“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但修祖性不修丹,萬劫英靈難入聖。”
與佛家的《性命圭旨》相近。  


筆者註: 根據佛光大辭典(慈怡法師主編):見道以前者為凡夫,入見道以後則為聖者。其次,見道後更對具體之事相反覆加以修習之位,即是修道,與見道合稱有學道。
        
如無法觀看下列視頻, 請按此連結: 南懷瑾老師 南禪七日完整版 012

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孝經》第三講:開宗明義章第一 (第二段)

主講:  佘潔芳女士 

孝經原文: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內容概要:  

   這一段是分析孝親的原因。孔夫子說:“為什麼國家的政治、學校的教育,都要由教「孝」方面為基礎呢?因為「孝」是人道的根本。本立就道生。如果人人都懂得「身體髮膚  受之父母」的話,自然就懂得不敢毀傷的道理來報恩盡孝。

   試想一下,木有本,水有源。一顆大桃樹,是由一顆桃核的種子,經過農夫的辛勤栽培,才能長出燦爛的桃花,並且結成累累的桃果。但是,假如有一天,把這棵桃樹被鋸了下來,離開了它地下的根,這棵茂盛的桃樹就會馬上枯死。

     同樣,人是由父精母血孕育出來的肧胎。 經過母親的十月懷胎,瓜熟蒂落的時候,才有這個四肢百骸、五臟六腑、毛髮皮膚俱全的身體出現在這個世間。經過父母的辛勤教養,心血費盡,才能長大成人。父母之恩真是昊天罔極!不報,是不是忘本呢?不報,可不可以呢?

     我曾經聽過一個朋友說:「以前就說要講「孝」,現在何必要講「孝」呢?反正有政府養嘛……」他可能沒有聽過這一段經文。 如果他聽過的話,就不會這麼說了。其實,孝順父母是為報答父母生身之恩的。

    講到這裡,我不如講一個古人的故事給大家聽聽,印證一下孔夫子說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道理吧!

    在光緒王的時候,有一個老婦人,來到衙門面前擊鼓鳴冤。當時的縣令是大人。大人是個明鏡高遠的清官。於是他就開堂審訊,叫老婦人上來,問:「你何故擊鼓鳴冤呢?所告何人?」

    老婦人眼淚汪汪,叩頭痛哭道:「大人啊!我被兒子用棍打破了頭, 求大人申冤!」

     大人說:「那你的兒子是你親生的嗎?他為什麼要打你呢?」

     「是啊!兒子是親生的。因為丈夫死了,自己可能不會教兒子。辛辛苦苦把兒子養大了。怎知他遊手好閒,又好賭,還整天跟我要錢。沒有錢給他,就拳打腳踢。今天還拿一條棍子打我的頭,把我的頭打穿了。求大人申冤!」

       大人就說:「好吧!你姑且先站在一邊,讓我問問你的兒子。」於是就叫逆子上來問:「你母親告你忤逆,打傷了她的頭,你有沒有話要說呢?」

      逆子說:「我承認打穿了她的頭。但我不認自己忤逆。」

    「打穿了頭,明明就是忤逆。為什麼又不認呢?」
    
    「他不應該拿著爸爸的錢不讓我花!我打她是對的!因為父業子應承!」

      大人說:「你倒還有點墨水喔!那到底你是不是你母親生的?」

     「是啊!」

     「那你就欠了你母親的債!你把債還清了,本官就不再理會啦!

     「我那有欠她啊!她的外家很窮,這些錢全是我父親剩下來的!」

     「我不是說這些。我問你:你出生的時候,有多大呀?」

     「哎呀!大人哪!我出生的時候是嬰兒嘛!只會哇,哇,哇地哭,怎麼知道有多大呢?」

       「混帳!你這個刁民。明明你是知道的,你騙我說不知道?!左右,給我打他五十板,看他知不知道!」

       逆子心想:大人怎麼會這麼糊塗呢?出生的時候誰會知道自己有多大呢?算了吧!反正他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好漢不吃眼前虧:「大人啊!我知道了。」

      「有多大?」

      「唔…小人出生的時候有大約暖水壺那麼大吧!」

      「有多重呢?」

       「啊呀!青天大老爺呀!我怎麼會稱自己呢?」

     「混帳!你知道自己有多大,就不會稱嗎?你騙本官呀!左右,給我打他一百板,看他知不知道。」

      逆子馬上說:「知啦!」

     「有多重啊?」

     「嗯…… 六斤重,大人。」

      「沒錯!你出生的時候暖水壺那麼大。你母親經過了三年哺乳,七年恩養,十年培植。又要管你、又要教你,還要保護你。 然後養得你現在牛高馬大。由六斤重養到你現在百多斤重。你父母啊!不知道經過了多少的辛勞、多少的心血,才養到你現在這麼大。當日你肚子餓不會吃、寒冷不會穿衣服、有病不會看醫生。如果你的父母給你吃少一點,已經把你餓死了;不給你衣服穿,已經冷死你了;有病不治你,已經病死你了。 今日,你不念父母的養育之勞,還要打打罵罵,當你母親牛馬不如。你簡直是個忘恩負義的衣冠禽獸。不過,本官沒有辦法叫你「孝」,你有權不孝。但是,本官今天要主持公道。我要割出你六斤肉,還給你母親。以後就由得你去『父業子應承』!你再打你的母親也與我無關。左右,給我割肉!」

       這時逆子大叫:「大人哪!救命啊!小人知罪了。如果不是得你當頭棒喝,小人真的無由得知父母的深恩似海,義重如山啊!」……


      以上的故事就是說明了夫子所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道理。凡為人子女的,怎麼可以不孝呢?所以夫子真是語重心長啊!


亦可按此收聽 : 佘潔芳女士 主講《孝經》第 3 講: 
【粵語版】                       【普通話翻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