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 佘潔芳女士
孝經原文: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內容概要:
孔夫子說:「為人子女,既然知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就應該體念父母愛兒女的心。就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要讓它受到毀壞,也要保護好自己的名譽,不要讓它受到損傷。這就是報答父母生育之恩的開始了。 做到之後,我們還要立身行忠、孝、節、義、人倫大道,仿效天地的博愛無私,兼善天下,自然我們就能實至名歸,日後定能揚名後世。父母的德就能因此而表現了出來。這就是全始全終的大孝。」
孝道是什麼呢? 在家中,要有孝順父母的美德;出外,要盡侍君,盡忠盡責,還要造福於人民,造福于人群社會。由始至終都要樹立起完美的人格,然後才是報答天地、祖宗、父母生育之恩。這就是孝道。
孔夫子說:「在《詩經‧大雅篇》中提到周公教成王,他也是教成王不要忘記祖宗的大德。要修德行道來報答他們的大恩,盡孝。」由此可見孝道是有根據的。
以上的經文讓我們明白,孔夫子說的孝親是這麼的偉大。因此,我們瞭解到孝親是天經地義的事。不過有人可能會說:「夫子雖然教人孝道是對,但是叫人『不敢毀傷(自己)』就是孝的話,就不太明白了!自己每天早上起床梳頭都梳掉了很多頭髮,這還怎麼孝呢?」
其實,「不敢毀傷」的道理是這樣的:做兒女的要出自內心體貼父母,明白父母愛子之心無微不至,不要令他們擔憂、憂慮。 因為每一個做父母的人,最擔心的就是子女學壞和身體有病。所以,做兒女的,凡是遇到會造成人格損壞或者會讓自己會生疾病的事都要格外小心。
例如,飲食方面,吃飽了就不要再吃了,因為胃痛就是這樣來的。 危險的事也應該戒除。例如,一些死亡遊戲就不要貪刺激去玩。三號風球的時候,不要去游泳,因為很容易遇險;不會爬山的,就不要跟人家比賽,因為如果摔傷了,父母就會很心疼。要是摔斷了手腳,進了醫院,父母就更坐立不安了,又要送湯水、 又要探病、又要擔心不知道能不能康復、會不會殘廢等……使父母傷心勞累,是很大的罪過啊! 如果還吸毒、打鬥、撩事鬥非、又偷東西等……觸犯社會的法律,受社會法律的制裁……你說父母怎麼會不肝腸寸斷,痛不欲生。 記得,有一個學生因一時貪念,在超級市場偷東西,後來更自殺,斷送了一生的前程。 他不但辜負父母養育之恩,更使雙親和自己的名譽掃地,就更加不孝了。
廣東人有句俗語:「臭罌出臭草。」如果我們做得不好,別人首先會侮辱我們的父母,說我們父母沒有家教。 所以 “不敢”這兩個字,就是要念念不忘。知道父母怕兒女懶惰不讀書,害怕考試不及格的,就“不敢”懶惰,要勤奮讀書,使父母開心; 知道父母擔心兒女學壞的,就“不敢”放縱,會言行謹慎,潔身自愛,使父母安心;知道父母擔心兒女有病的,就要維持身體健康,維護生命安全,讓父母放心。 以上就是「不敢毀傷」的簡單解釋了。
父母覺得自己辛苦養大的兒女,若能夠造福人群,出人頭地,就
是他們最大的安慰和榮耀。 所以,一個人能夠做到飛黃騰達、揚名顯親,就是進一步的孝。 如果能在飛黃騰達之中不但孝順父母,而且還把自己的最高榮譽歸功於父母的栽培,就更加了不起了。 例如,古今的很多賢哲都將自己出資建立的醫院、學校、慈善機構冠上自己父母的名字來做紀念。又有一些開辦老人康樂中心,或者是做義工為老人服務等,不但是孝順自己的父母,也愛天下人的父母。 這種真心的孝子就真是令人敬仰。跟一些得意忘形,忘記父母的深恩,連父母都不認的人一比,真是天淵之別。
有一件事是這樣的:話說在一個農村的地方,有一對姓王的夫婦。千辛萬苦將兒子供到外國留學。他畢業之後,返回中國,並沒有返回鄉下探望雙親。直接住在城市,準備出任高職。並已定下日期舉行就職典禮。 這件消息被她母親知道了,就歡天喜地的連同鄉親們連夜趕出省城,想參加兒子的就職典禮。
怎知,到了禮堂門口,就被門口的警衛擋了下來,問道:「老太婆,你找誰呀?」
「我找王某某。 」
「他現在正忙著呢!」
「他是我的兒子,我只想見見他而已!」
「那好吧!你在這裡等一下。 」
王某一出來,見到他的母親衣衫爛褸。心想:「這怎麼行啊!這不叫我丟臉嗎? 」於是把心一橫,就指著母親罵:「你這個老太婆是瘋了嗎? 不要在這裡亂認人,快走吧!」
剛巧,這個時侯要主持這次的就職典禮的高層人物駕到。他看到那位老人家在那裡哭,更捶胸搥背地說:「無陰公嘍(沒良心的孩子),怎麼連母親都不認呢……」於是就問明究竟。
查問後,知道這位老人家所說的話是真的。於是馬上開會。 立刻取消這王某人的職位。因為一個不孝的人,怎麼能夠治人,管理國家大事呢!眾人都指著他罵:「怎麼會有這麼忘恩負義的人,真是有辱斯文……」這時,這個逆子真是恨不得地下有個洞,可以躲進去遮醜。
你看看,因為一念之差,不孝的結果,換來一個名譽掃地。 如果他讀多幾遍《孝經》,相信就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了。
如無法收看, 請按此收聽 :孔夫子說:「為人子女,既然知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就應該體念父母愛兒女的心。就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要讓它受到毀壞,也要保護好自己的名譽,不要讓它受到損傷。這就是報答父母生育之恩的開始了。 做到之後,我們還要立身行忠、孝、節、義、人倫大道,仿效天地的博愛無私,兼善天下,自然我們就能實至名歸,日後定能揚名後世。父母的德就能因此而表現了出來。這就是全始全終的大孝。」
孝道是什麼呢? 在家中,要有孝順父母的美德;出外,要盡侍君,盡忠盡責,還要造福於人民,造福于人群社會。由始至終都要樹立起完美的人格,然後才是報答天地、祖宗、父母生育之恩。這就是孝道。
孔夫子說:「在《詩經‧大雅篇》中提到周公教成王,他也是教成王不要忘記祖宗的大德。要修德行道來報答他們的大恩,盡孝。」由此可見孝道是有根據的。
以上的經文讓我們明白,孔夫子說的孝親是這麼的偉大。因此,我們瞭解到孝親是天經地義的事。不過有人可能會說:「夫子雖然教人孝道是對,但是叫人『不敢毀傷(自己)』就是孝的話,就不太明白了!自己每天早上起床梳頭都梳掉了很多頭髮,這還怎麼孝呢?」
其實,「不敢毀傷」的道理是這樣的:做兒女的要出自內心體貼父母,明白父母愛子之心無微不至,不要令他們擔憂、憂慮。 因為每一個做父母的人,最擔心的就是子女學壞和身體有病。所以,做兒女的,凡是遇到會造成人格損壞或者會讓自己會生疾病的事都要格外小心。
例如,飲食方面,吃飽了就不要再吃了,因為胃痛就是這樣來的。 危險的事也應該戒除。例如,一些死亡遊戲就不要貪刺激去玩。三號風球的時候,不要去游泳,因為很容易遇險;不會爬山的,就不要跟人家比賽,因為如果摔傷了,父母就會很心疼。要是摔斷了手腳,進了醫院,父母就更坐立不安了,又要送湯水、 又要探病、又要擔心不知道能不能康復、會不會殘廢等……使父母傷心勞累,是很大的罪過啊! 如果還吸毒、打鬥、撩事鬥非、又偷東西等……觸犯社會的法律,受社會法律的制裁……你說父母怎麼會不肝腸寸斷,痛不欲生。 記得,有一個學生因一時貪念,在超級市場偷東西,後來更自殺,斷送了一生的前程。 他不但辜負父母養育之恩,更使雙親和自己的名譽掃地,就更加不孝了。
廣東人有句俗語:「臭罌出臭草。」如果我們做得不好,別人首先會侮辱我們的父母,說我們父母沒有家教。 所以 “不敢”這兩個字,就是要念念不忘。知道父母怕兒女懶惰不讀書,害怕考試不及格的,就“不敢”懶惰,要勤奮讀書,使父母開心; 知道父母擔心兒女學壞的,就“不敢”放縱,會言行謹慎,潔身自愛,使父母安心;知道父母擔心兒女有病的,就要維持身體健康,維護生命安全,讓父母放心。 以上就是「不敢毀傷」的簡單解釋了。
父母覺得自己辛苦養大的兒女,若能夠造福人群,出人頭地,就
是他們最大的安慰和榮耀。 所以,一個人能夠做到飛黃騰達、揚名顯親,就是進一步的孝。 如果能在飛黃騰達之中不但孝順父母,而且還把自己的最高榮譽歸功於父母的栽培,就更加了不起了。 例如,古今的很多賢哲都將自己出資建立的醫院、學校、慈善機構冠上自己父母的名字來做紀念。又有一些開辦老人康樂中心,或者是做義工為老人服務等,不但是孝順自己的父母,也愛天下人的父母。 這種真心的孝子就真是令人敬仰。跟一些得意忘形,忘記父母的深恩,連父母都不認的人一比,真是天淵之別。
有一件事是這樣的:話說在一個農村的地方,有一對姓王的夫婦。千辛萬苦將兒子供到外國留學。他畢業之後,返回中國,並沒有返回鄉下探望雙親。直接住在城市,準備出任高職。並已定下日期舉行就職典禮。 這件消息被她母親知道了,就歡天喜地的連同鄉親們連夜趕出省城,想參加兒子的就職典禮。
怎知,到了禮堂門口,就被門口的警衛擋了下來,問道:「老太婆,你找誰呀?」
「我找王某某。 」
「他現在正忙著呢!」
「他是我的兒子,我只想見見他而已!」
「那好吧!你在這裡等一下。 」
王某一出來,見到他的母親衣衫爛褸。心想:「這怎麼行啊!這不叫我丟臉嗎? 」於是把心一橫,就指著母親罵:「你這個老太婆是瘋了嗎? 不要在這裡亂認人,快走吧!」
剛巧,這個時侯要主持這次的就職典禮的高層人物駕到。他看到那位老人家在那裡哭,更捶胸搥背地說:「無陰公嘍(沒良心的孩子),怎麼連母親都不認呢……」於是就問明究竟。
查問後,知道這位老人家所說的話是真的。於是馬上開會。 立刻取消這王某人的職位。因為一個不孝的人,怎麼能夠治人,管理國家大事呢!眾人都指著他罵:「怎麼會有這麼忘恩負義的人,真是有辱斯文……」這時,這個逆子真是恨不得地下有個洞,可以躲進去遮醜。
你看看,因為一念之差,不孝的結果,換來一個名譽掃地。 如果他讀多幾遍《孝經》,相信就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了。
(粵語版) 佘潔芳女士 主講《孝經》第4 講:
(普通話翻譯版) 佘潔芳《孝經》第4講:孝經開宗明義章 第三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