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前世今生的研究

調查40年 案例近三千宗
在印度,雷克庖生下來右手就沒有五個手指頭,看起來就像被齊齊的切掉了。他記得很清楚,那是上輩子的事了。那個酗酒的父親喝醉了,順手把切糧食的機器打開,沒有注意到兒子的手正在上面。五個手指一個個掉在地上,把他和他的父親都嚇呆了,沒多久這孩子就死了。雷克庖在街上認出他前世的哥哥和姊姊,從此就互相來往。雷克庖有一半的時間都是和前世的家庭住在一起。有人問他前世的母親說,「他是你的兒子嗎?」她說:「我知道他是我兒子,他也知道他是我兒子。」
 
這些不是神秘小說的情節,也不是警世的宗教故事,這是研究前世今生的科學家依安﹒史蒂文森教授和他同僚所研究的一些案例,40年來,所調查的類似案例將近三千個。

維吉尼亞州立大學位於維吉尼亞州西北部的夏洛斯維爾,是個學術味濃厚的保守古城,居民頗以這兒的維吉尼亞州立大學為榮,而這所由傑弗遜總統所創辦的大學更以能維持傑弗遜尊重獨立思想的傳統自豪。這所大學有一所宗教研究院,凝聚了來自各種宗教的學者與研究生,爭議性強的研究一樣能在這所大學裏不受干擾的默默進行。
 
在城裏安靜的後街,座落著一棟兩層樓的米色老房子,幾乎是掩藏在陽台下是一個極小的性格研究所的招牌(Personality Studies)。往來的車輛不多,城裏的居民和學生很少知道這裏就是世界輪迴研究的中心,更少人知道在這裏進出的高、削瘦、滿頭灰髮的老紳士就是世界聞名的輪迴研究的權威史蒂文森教授(Ian Stevenson)。

83歲的史蒂文森教授今年剛從維吉尼亞大學的性格研究所退休,但仍繼續他的研究與寫作。雖已高齡,他的智力、體力和精神依舊十分敏銳,談起輪迴研究的案例時如數家珍,滿口的印度、斯裏蘭卡的人名地名,記得清清楚楚,給人深刻印象。40年來,每一年,他馬不停蹄,不辭勞苦,到世界各地調查研究自發性的小孩輪迴記憶案例,著作過九本有關輪迴的專題書籍,其中兩本書已翻譯成德文、法文和日文版本。他的第一本有關輪迴的書:《輪迴相關案例二十件》(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於1966年首版,目前仍然在銷售。
 
史蒂文森教授出生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市,父親是倫敦時報駐渥太華的首席特派員,母親搜集了各種東方宗教理論、神智學、靈魂學、通靈術等書籍,對於他後來選擇的工作有些影響。他從小品學兼優,16歲高中畢業後在英國讀大學,後來在蘇格蘭讀醫學,因戰爭而轉回加拿大,在麥吉爾大學醫學院以第一名畢業。因為得過三次肺炎,不能適應加拿大的寒冷氣候,他遷到美國南方,在紐奧良醫院工作及研究。
 
他原本是學內科的,但因對心理學感興趣,後來在紐約的康乃爾大學研究因心理造成的生理症狀。五十年代初,他又對於生物化學極感興趣,在路易斯安那大學醫學院做了七年的研究,發表了一些生化研究論文。39歲時,他受聘為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心理系主任。當時他的名聲還是屬於一般的醫學研究,但他表示想研究一些超常的現象。因為精通法語和德語,又能閱讀西班牙文、意大利文和葡萄牙文,所以閱讀廣泛。

研究前世 論文獲得首獎
有一次,他讀到一篇關於某個小孩記得前世,經調查後獲得了印證的報導,令他感到興趣。之後他陸續搜集了一些類似的報導,到1960年時,他一共集到44件有關前世記憶的報導。他根據這些資料寫了一篇論文去參加心理研究學會的徵文比賽,結果獲得了首獎。他的理論是,假如能找到新鮮的案例,在雙方家庭還未碰面之前更仔細的去做輪迴調查的話,或許會是一個很好的科研題材。
 
論文發表過後一段時間,紐約的超心理基金會果然收到新的輪迴的小孩案例,於是邀請史蒂文森教授到印度去調查,並願意提供經費。原本對於輪迴就很好奇的史蒂文森教授以為可藉此順便在印度度假,就整裝出發了。
 
在出發時,他手上有五個案例的資料,沒想到小孩記得前世在印度是稀鬆平常的事,到達不久,史蒂文森手上的案例就發展成30個。他在印度停留了六個星期,親自訪談所有的一手證人,包括當事人和家屬,記錄了大量資料。待他客觀的分析和排除了所有其他可能讓這些小孩知道某個逝者的私事或動機後,他得到的是令他吃驚的結論:輪迴可能是真的。而他明白這個結論將會動搖所有「生命終結在死亡」的理論。
 
史蒂文森教授在美國心理研究學會的月刊上發表的兩篇研究論文,引起了照相複印技術(Xerox)的發明人切斯特﹒卡爾森(Chester Carlson)的注意。卡爾森一直有個願望,想把他賺來的財富回饋給對全人類社會有益的研究上,即使有一天他不在了,希望這個研究還能持續的有利於社會人心。他認為史蒂文森的研究正符合他的要求,於是他在維吉尼亞大學捐贈了一席教授職位,並提供研究經費,讓史蒂文森能專心的研究輪迴。
 
卡爾森於1966年驟逝,史蒂文森以為輪迴研究將會終止了,但後來發現卡爾森已在他的遺囑中留下了一百多萬美元給維州大學和史蒂文森教授的研究所,這筆錢是性格研究所經費的主要來源。
性格研究所並不僅限於研究輪迴現象,也研究特殊的心靈現象,譬如靈魂出體、幽靈現象、心靈溝通(ESP),和瀕死經驗(NDE)的研究等,研究的目的是希望以科學方法證明和了解意識在脫離肉體能夠單獨存在。據史蒂文森說,取名為性格研究所的原因是,一般科學家認為人類性格的形成是來自遺傳或是環境,再者是綜合這兩個元素,但他認為還有一個被人忽略的可能因素,那便是輪迴。

研究輪迴 世界公認權威
1990年時,蓋洛普曾經做過一個有關輪迴的問卷調查,結果是四分之三的美國人和半數的歐洲人相信人在死後還有某些生命現象,但只有四分之一的人相信輪迴。史蒂文森撰寫過不少的有關輪迴現象的論文和書籍,希望能引起更多的科學家重視或投入輪迴的研究。他的論文曾經刊登在美國醫學學會的期刊上,但次數有限。主編認為史蒂文森的研究報告做得非常詳盡,研究態度很客觀,使用的方法也無懈可擊,舉出的案例除了輪迴之外其他的原因很難成立。但是對大多數的科學家來說,僅是小孩記得前世的題材就是無法接受的事,更不用說認真的看待輪迴現象或投入研究了。
 
無法在科學界引起更大的反響,令史蒂文森頗為失望,欣慰的是,冰島大學的心理醫生海若爾森和將繼續專注於小孩輪迴的研究,並為這些孩子做心理測驗;性格研究所也有了理想的接班人,在史蒂文森今年初退休後,由他們延續他過去的研究。
史蒂文森雖是世界公認的輪迴研究權威,卻不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但他也不追求虛名。他在美國媒體中曝光的次數不多,因為極少接受媒體訪問。據說他在國外比在美國還要出名,因為早些年他每年必須經常到各國做輪迴研究。1992年時,英國的國家電視公司曾委託紐約洛徹斯特的製作公司製作過三集探討死亡的紀錄片(In Search of the Dead)。
 
在探討世界各地小孩輪迴現象以及研究輪迴的一集中曾專訪史蒂文森。除了筆者的此次專訪之外,上一次的專訪是1996年由華盛頓人雜誌的訪問。
 
起初批評史蒂文森的人說,他的輪迴案例都是發生在傳統上相信輪迴的國家裏;但長時間下來發現,全世界都有小孩記得前世的現象,並不限於那些國家。印度和斯裏蘭卡確實比較多這些案例,其中不少記得過去所住的地名或姓名,比較容易追查到過世者的資料。在這些地區裏,大約只有20%的案例無法查證到孩子所指的逝者。美加的案例也有豐富的內涵,有時雖有地名,但無姓名,除了一些輪迴再生到同一家庭的情形外,不容易查證到前逝者。
 
有些小孩會不經意提起前世的事,很多父母以為是孩子的幻想,有的會責罵小孩胡說。這些記憶會逐漸淡忘,不過也有例外。有些美國的父母很遺憾的對史蒂文森說,「我兒子三、四歲時常說他從前是飛機駕駛員,後來被打下來。我們每次都對他說,你不要瞎說。」現在再問他,他已經不記得了。
 
史蒂文森說,來自前生的經驗中的偏好與恐懼症往往會繼續影響人的這一生。幾乎所有的這些孩子都記得在死之前所發生的事,大約三分之一有創痛性的死亡,史蒂文森認為強烈的經驗可能是這些孩子記得前生的原因。
 
在輪迴研究上,史蒂文森最大的突破是發現和證明了輪迴與胎記和天生缺陷的重要關係。在他研究的過程中,他注意到很多記得前世的小孩身上都有與他的前世死亡原因相關的胎記或天生缺陷。在他早期調查的拉維﹒山卡的案例是其中之一。

天生胎記 帶著過去印記
印度理髮師的6歲獨生子孟那被兩個鄰居殺害割下首級,並將他的屍體埋在沙裏。這兩人其中之一曾供認之後又推翻,後來因證據不足而逍遙法外。拉維﹒山卡半年之後出生,生下來頸子上就有一圈好似疤痕的胎記。他在2歲時就告訴家人他是理髮師的兒子,並說出了殺他的兇手的名字和他被殺害的經過。
 
這種生下來就帶來過去的殘缺,胎記的情況是一種共同現象,其他的研究者也曾發現過。但在性格研究所的並排緊鄰的輪迴檔案櫃裏,史蒂文森收集了上數百件輪迴與胎記、疤痕或天生殘障的相關資料,有照片、X光片、驗屍報告、警方繪圖等官方文件。
記得前世是被矛刺死的阿拉斯加特領吉族印第安人,身上天生的疤痕或胎記是菱形的,正是矛頭的形狀與大小,疤痕的位置也與此人的記憶相符。15個記得死於槍殺的人身上有兩個圓形相對的像疤痕的胎記;一個較小而整齊,另一個大些而不規則,正與病理學家所指子彈進出的傷痕相符。史蒂文森教授已將這些文件與圖片編輯成兩本有兩千兩百多頁,重達八磅多的資料書籍──「輪迴與生理學─胎記與生理殘缺的致成原因」供研究者參考。1997年他又將這些資料濃縮成一本,有二百二十多案例的「輪迴與生理的關係」(Where Reincarnation and Biology Intersect)。
 
輪迴的研究和嘩眾取寵的報導不同,必須以客觀和謹慎的態度來求證和探討,既不是一味的認定所有的宣稱記得前世的小孩都是輪迴的鐵證,但也不排斥輪迴的確是可能的。為了再三求證,史蒂文森會不定期的突然的再度探訪過去的一些重要的輪迴案例的主角和證人,目的是追蹤新的發展和對照證人的證詞。目前書店和圖書館中有一本叫:「老靈魂─前世的科學證據」的書。(Old Souls-Th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Past Lives)這是華盛頓郵報的編輯湯姆﹒施洛德(Tom Shroder)跟隨史蒂文森到印度、黎巴嫩和美國、土耳其等國做輪迴研究的記錄。

史蒂文森從來不說他已證明了輪迴,也拒絕表示他本人相不相信輪迴,他說他只是以科學家的立場來搜集有關輪迴的證據。有些證據並不完美,但是有些證據強而有說服力,信或不信任人自行判斷。他最大的希望是更多的科學家親自來審視這些現象,作些調查和研究。
 
或許有一天,人類能夠由史蒂文森開始的輪迴研究的結果中更加了解人生的真諦。說不定會像卻斯特﹒卡爾森的期許一般,人類社會能因此不斷獲益。

圖片來源 :  http://reluctant-messenger.com/reincarnation-proof.htm

Source: http://reluctant-messenger.com/reincarnation-proof.htm#about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孝經》第二十三講:感應章 第十六

主講:佘潔芳女士

孝經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廟致敬.不忘親也.脩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詩雲.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這一章分析孝悌感應的偉大。
孔夫子說:古時有道的明君,他之所以能夠以孝治天下,全因至誠的感應所至。
所謂『誠能感人,誠能格天』。天、地、人同萬物都是息息相通的。當孝悌做到至誠的時候,就會通天達地。
故此,當日有道的明君,孝順父母就能感化天地,使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明君對兄長尊敬,做到長幼有序,在朝的和在野的官民,都會被他感化至上和下睦。
因為人道盡道,天地明察,神明就會有感而通,這就是必然的道理。

孝悌是份屬應為的事,至尊如天子,也要實踐實行。為什麼呢?
因為天子也是天地父母所生,也有兄弟長幼的秩序。故此,父尊子卑,兄先弟後,是尊天的秩序。
因此,天子既要奉行考悌、忠信之道,也要誠待天地鬼神,尊賢重長,不能以至尊驕傲。
除此之外,天子還要追念先祖的劬勞,必須要設立宗廟以行四季的祭禮,表示慎終追遠.

天子需要立身行道不敢放縱是為什麼呢?
因為恐怕辱及父母、祖宗的名譽。
他在至誠當中做到以上幾點,當然就能夠感化到鬼神,得到多方庇佑。由以上的道理可以知道,原來考悌達到至善境界的時候,就同天地上下相通,天人一體,四海之內的人自然都受到先王大德的感召,被潛移默化,就好像太陽高高在上普照,讓天下都光明。
孔子引《詩經.大雅 文王有聲》章其中一段
證明:唯有天下至誠,如神的聖人才能居高臨下。
他的孝親、他的孝祖,他的孝天,便能達到天人皆大歡喜。
因此,他的孝治,可以放諸天下而皆準,可以放諸東海而皆準,可以放諸西海而皆準,可以放諸南海而皆準,可以放諸北海而皆準。
泛天下之間,無一個人不達到心悅誠服。」

由以上的經文,我們就知道:
原來古時的「大同之治」就是這個道理。
其實每個人的行為都離不開因果感應的道理。感應的道理就像磁吸鐵的道理一樣。
例如,有道德的一定是「吉」的,沒有道德的一定是「兇」的。
吉凶禍福這種因果的道理,絲毫不爽(絲毫:細微之至;絲﹑毫都表示極小或極少;不爽: 不差; 沒有差錯。即是: 每個人都要為他自己的言行負責。)。
故此,我們打開歷史一看,古今的人物、國家的興替,一切都在因果之中。

因此政治和孝道有密切的關係。孝道的功用是使政治清明、人心向善。犯罪者少,國家就會安寧。所以治國治家,都必需要正君臣父子倫理之道。這就是千古不疑,感應的道理。

古今有很多人一遇到社會混亂、盜賊風起的時候,就趕快去學習武功防身,或者跑去深山古洞中歸隱。其實,只要能夠孝順服父母就足夠了。為何這麼說呢?
因為感應的道理真的很微妙。一個孝順的人千祥雲集,災禍離身。歷古以來,歷歷不爽(歷歷:各事物一個個清晰分明;不爽:沒有差錯)。

就講一件事例來引証一下:
話說曾子是一個純孝的孝子。他在曲阜住的時候,鷙梟都不敢飛入城門之內。為什麼呢? 因為這種鷙鳥是一種仵逆鳥。
先講一下這種鳥的事吧:
這類鳥很兇殘,牠的報應很特別,構造也很不同。牠白天看不到東西,晚上卻能明察秋毫。牠沒有肛門,吃完東西消化完結後,便從口中嘔出來。死的時候更特別,牠會去找一個較穩固的樹椏義,把脖子掛在上面,吊頸而死。死後任風吹雨打,慢慢便身首異處。
所以從前斬首,叫做梟首示眾。
梟鳥是不孝的雀鳥。牠的母親辛勤養育牠,教牠飛翔、覓食。到牠會飛、會覓食的時候,牠就會將母親的肉吃掉。到牠做母鳥的時候, 又會被兒女啄食掉。而雄鳥就會飛向樹椏義吊頸死。你說這種因果報應利不利害! 
曾子是一個純孝的孝子。詳瑞之氣與暴戾之氣格格不入。所以他在曲阜住的時候,梟鳥都感到慚愧,不敢飛入城門。

由此知道,只要你品德優良,孝順父母,壞人就會遠離你。因為小人不入君子之群。

曾子大孝雖然是天性,後天的教育亦佔了部分。曾子的祖父、父親也非常孝順,所以曾子這麼孝順,曾子的兒子、孫子也很孝順。他們的家風太好了。曾子的兒女跟曾子學,曾子跟父親學,這就是感應的道理。
我們希望兒女孝順,就要先孝順自己的父母;想趨吉避凶、想感格天人,也要孝順父母。所以說「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這正是千古不移的道理。各位認為是不是呢?  



  如無法觀看下列視頻, 請按此連結: 《孝經》第二十三講:感應章  第十六

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

《孝經》第二十二講:諫諍章 第十五(下)



主講:佘潔芳女士

孝經原文:
曾子曰.若夫慈愛 恭敬.安親 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 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雖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孔夫子說:「不但臣要諫君,讀書人或任何人都很需要朋友間的互相勸諫,然後才不會因為做錯事而引致泥足深陷,喪名敗節。

至於父子方面就更加憂戚相關。兒女不好,當然父母必要管教,所謂『養不教父之過』;但是,如果父母有大過失,做兒女的也要勸諫。若果見過不規,不但會使君父遭受不測的後果,甚至會引致社會的不寧,這就陷君親於不義,也就是不忠、不孝了。所以不理父母的命令合不合理,一味盲從,累父母擔過,又怎叫做孝呢?」

在這章書裡,我們清楚知道原來「忠」、「孝」之中還有一個「義」字。所以諫諍不但對君父,朋友,道德行為有幫助,而且對於天下國家社會的人心影響也很大。

「五倫」之中「朋友」排最後,很多人以為「朋友」很平凡,誰知卻不是,就如一隻杯子,上面再好看,下面沒有底也是沒用的。原來「朋友」雖然是「五倫」之一,卻很重要。「朋友」關係到我們一生的成敗禍福。所謂「益者三友,損者三友」。若果交友不慎,被損友引去邪途,學了不良習慣、不良嗜好、入了黑社會,就終生抱憾了。

就講一件小堔墮落的故事吧:

話說小堔在一間學校讀中一的時候,經常被同學欺負。一次,有一個叫小威的同學幫他打贏對方,小堔非常感激,於是便和小威成為好朋友。後來,小威還介紹他認識很多其他的朋友。但是,這些人全是離家出走,入了黑社會的學生。小堔開始跟他們每天聯群結黨地去玩,不上學,還去超級市場偷東西。

後來, 小威介紹他的大哥給小堔認識,結果他就加入了黑社會。這位大哥開始的時候給小堔錢花,帶他去玩。後來就開始跟小堔講:「大哥現在無錢,你要夠義氣,幫我賺點錢……」

於是, 小堔開始常在大廈內偷東西,並將偷到東西交給大哥去賣。終於有一次失手了,被擒要坐監。他父親知道後痛不欲生。

原來他父親是做生意的,頗為富有。於是請律師幫他,希望以罰款方式代替坐監,以免留有案底。怎知小堔已犯案太多,不能輕判,最後還是要坐監。

小堔就是因為交友不慎,斷送了一生的前途。你說可不可惜呢!

如果是益友的話,就會有過相規,不至於失足,有善相勸,引導我們走入賢關聖域。所以朋友之道是非常之可貴的。

至於諫親,其中也是有道理、有分寸的。並不是一般人認為自己見多識廣,父母見識少亦年紀大,便任何事都認為父母不對,動輒在眾人面前對父母高聲責備,似在教導自己的兒子,這樣做法不對也不孝。

諫親要有禮貌,不能夠當眾指出父母的錯。必須要很恭敬、誠懇、婉轉地,在無人的地方為他們分析。如果父母不接納,就要跪在地上痛哭,天性之間不會有不動心的。

再講一個故事吧:

話說在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孝子——張公藝。他自幼孝順父母,德行遍傳鄉鄰。他的至孝,使他的子孫、兄弟都能夠感應到,全部都做到孝悌俱全,做到九族同居,傳為佳話。他其中一個諫親的故事是這樣的:

話說張公藝的父親和他族中的兄弟都贊成將太公留下來的樹木賣掉,把賣得的錢用來重修太公的山墳。怎知族人卻將賣樹木獲得的金錢用來做生意。張公藝的父親很生氣,準備同族人打官司。

張公藝知道後,就勸他的父親說:「父親,以孩兒的淺見,與族人打官司是不可以的。古人有說「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

況且,族人因為窮,才把錢用作做生意的資本,實在事出無奈。雖然他們未同父親你商量,是他們理虧,但這是可以原諒的。因為他們怕父親你不答應。若果他們能藉著這些錢,藉著這個機會發了財,也是我們祖宗的光榮。

父親您知道孝祖先,就知道『木本水源 一脈相連 榮枯相因』的道理,不如父親大人就原諒他們吧,好嗎?」

父親說:「你知道什麼?古人說『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不修葺祖墳又怎可以壯觀?何況那些樹是在墳前種的,挖走了那些樹,驚動了墳中的魂魄,若果不將這些錢用在修葺祖墳上,祖先會怪責我們的,到時候就兇多吉少了。族人無理太甚,我一定要打官司。你小孩子懂什麼?不要阻止我……」

張公藝眼見父親不肯答應,就跪在地上抱著父親的腳,流著眼淚哭著說:「父親啊,聖人曾經講過『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祖先又怎會有怪人的道理呢?爸爸,要知道族人用這些錢去做生意,不修祖墳是一件很小的事。你傷手足之情卻是大事。若果你怕祖先怪責,又不會違背天倫,不如我們出錢重修祖墳。我們出了錢他們就不用出了。既可以修了祖墳又可以幫了他們,不是兩全其美嗎?請父親三思!」

父親覺得他講得也有道理,便答應兒子不再追究。

這段故事足以證明孝子諫親是成全父母的大義。若果我們見到父母有同樣的事情發生,我們也要用張公藝那種真誠來勸諫,才符合孝道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