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佘潔芳女士
大家好,今天研究《學而篇》的第二段。經文是這樣的: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以下是經文的淺解:
話說孔子將「學而時習之」的道理分析完後,有位弟子姓有名若,就講出他的心得。
有子說:「老師,方才夫子教導弟子有關『學問』的道理,六科之中,以學『禮』為第一重要。『禮』的含義就是『敬』,而『禮』別尊卑男女,長幼次序。尊卑莫如君臣父子;長幼次序莫如兄弟。而『禮』生於『仁』。此『仁道』就是『禮』教的根本。
因此弟子認為,如果一個人能夠明白父母生育的劬勞而報恩盡孝;懂得手足情深、兄友弟恭而盡悌道的話,就自然懂得移孝作忠,專重長輩,潔身自愛。那麼喜歡違抗君命,冒犯上司,藐視君親的人就必然少之又少。既然不好犯上,自然就不可能喜歡做出違反法律的行為。
因此一個君子,在學問上,應該從道德仁義的根本上下功夫。就如一棵植物一樣,若想一棵樹長得茂盛,必定先要培根。根本培養得好,自然本固枝榮,開花結子。這個就是一本散於萬殊的道理。
由此知道,一個君子立身處世,進德修業,應該先從培養『仁愛心』下功夫。而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就是我們從天性中流露出來的愛心。這點愛心培養得好,孝悌成性,就會將敬愛父兄的心,由近及遠,推遠至愛親戚、愛朋友、愛社會、愛國家、以至愛天下萬物。
所以說『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立身處世、進德修業就無往而不利。
若果連父母養育深恩都不知報答,對手足又沒有半點親情,這個人已經忘本了,又怎會生出愛心去同情別人、愛護別人?
所以弟子認為『孝悌』就是『仁道』的根本,也就是禮教的由來。老師,這個道理對嗎?」
因此弟子認為,如果一個人能夠明白父母生育的劬勞而報恩盡孝;懂得手足情深、兄友弟恭而盡悌道的話,就自然懂得移孝作忠,專重長輩,潔身自愛。那麼喜歡違抗君命,冒犯上司,藐視君親的人就必然少之又少。既然不好犯上,自然就不可能喜歡做出違反法律的行為。
因此一個君子,在學問上,應該從道德仁義的根本上下功夫。就如一棵植物一樣,若想一棵樹長得茂盛,必定先要培根。根本培養得好,自然本固枝榮,開花結子。這個就是一本散於萬殊的道理。
由此知道,一個君子立身處世,進德修業,應該先從培養『仁愛心』下功夫。而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就是我們從天性中流露出來的愛心。這點愛心培養得好,孝悌成性,就會將敬愛父兄的心,由近及遠,推遠至愛親戚、愛朋友、愛社會、愛國家、以至愛天下萬物。
所以說『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立身處世、進德修業就無往而不利。
若果連父母養育深恩都不知報答,對手足又沒有半點親情,這個人已經忘本了,又怎會生出愛心去同情別人、愛護別人?
所以弟子認為『孝悌』就是『仁道』的根本,也就是禮教的由來。老師,這個道理對嗎?」
以上一段經文的淺解,啟示我們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做人立身處世的根本。古人說『孝悌』是天地的心,是萬善之門,是政教的樞紐,是仁道的根本。可見一切的學問全在『孝悌』二字之內。因此,夫子提出『孝悌』是仁道之本,就是明確地教人從根本上參悟。
的確,沒有父母又怎會有我?所謂「六尺之軀何處來,雙親鞠育恩深哉」。一個人,外有四肢百骸、頭髮、皮膚;內有五臟六腑、全身血脈,都是由父母的精血所孕育而成。經過母親十月懷胎、三年哺乳以及父親的辛勤工作,賺錢解決一切衣食住行、醫藥及供書教學的費用。父母一生的心血,半世的經營,全為兒孫用盡,所有賺回來的金錢全花在兒女身上,全部的精神和青春也消磨用盡。孩子小時候怕他長不大,長大了又怕學壞。所謂「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父母一生勞心勞力,全為兒女付出用盡。人的一生,自從母親懷胎十月,哇哇出生,直至生命結束,時時刻刻都在接受父母的照顧、關懷和愛護。若我們對這種呵護之恩德不報,你說還算不算是人呢?所謂「世間無不是的父母」,可惜的是,人間卻有不孝的子孫。這全因為他們還未領略到父母之愛的偉大。
講到這裡,讓我想起一件事:
話說,有位母親,丈夫死後辛苦地獨力養大她的兒子阿牛。到阿牛結婚生子之後又要負責照顧孫子。因此積勞成疾,整日都躺在床上。阿牛因此十分厭惡她,想方法要遺棄母親。
有一天,阿牛對母親說:「媽,你老睡在床上,才會病的。今天我休息,就帶你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母親突然看見兒子這麼孝順,不忍心拒絕他,於是勉強答應。
阿牛走到山腳說:「山頂的空氣很好,我帶你上山呼吸新鮮空氣,你的病就會好了。」
母親說:「可是,我雙腳無力,無法上山……」
「不怕,我揹你!」
於是,阿牛就馬不停蹄地揹著母親直往山中奔去。一路上母親感到奇怪,便問:「又說要我呼吸新鮮空氣,卻為何要走得這麼急,不讓我下來休息一下?這裏已是山腰,空氣已經很好了呢,為何還要繼續上山?」
「上到最高處空氣才最好,我們還是繼續向上走吧!」
母親覺得奇怪,堅持要他講出真正原因。
阿牛只好實話實說:「你在家經常咳嗽,把口水、痰弄得到處都有,很容易會傳染給我的兒女。所以我把你送上山,讓你自己生活,明白了嗎?」
他的母親沒有作聲,於是阿牛又繼續往深山上走。
阿牛的母親默默地在每個轉彎處都折斷樹枝插在地上,一邊走一邊插。
兒子看在眼裏, 心想:「無論你怎樣做,我都決定不要你再麻煩我了。」
終於,走到深山,人煙絕跡之處,阿牛就放下母親,說:「不要怪我無情,我實在太討厭你,迫於無奈才這樣做的。以後你就自己照顧自己吧!我走了。」
「阿牛不要走,先讓我跟你說幾句話可以嗎……」
「……」
「……」
「你以後不用掛念我,我會為自己找生活。但是你要好好照顧你自己,你知道嗎,我會很想念你的!
另外,你也要好好照顧你的子女。因為他們太小了,要教他們,不要讓他們學壞,你沒有養他們的話,他們是不會長大的。
你一定要平安回家。我怕你不認得路,已在每次轉彎時都插了樹枝。你跟著樹枝走,便可以返回山下了。
乖兒子,母親對不起你。以後你要好好自己照顧自己,母親無法再照顧你了。天冷時要多穿衣服;晚上不要踢被;你有胃病,寒涼生冷的食物千萬不要食。我會想念你的。
乖兒子,你不要牽掛我,回去吧!回去吧!」
這個逆子聽著、聽著,內心湧起無明的慚愧。他突然放聲大哭,用拳頭打自己說:「我不是人,是畜牲,母親這麼疼愛我,我卻竟然狼心狗肺,想將母親拋棄在深山之中!媽,我知道錯了!求你原諒我!我以後會好好孝順你,彌補過失。你原諒我好嗎?」
母親看見兒子回心轉意,真是高興得像上了天堂一樣,於是她摟著兒子說:「媽媽一直都是很疼愛你的,從來沒有怪過你。」
「媽,我現在就揹你下山吧!記住呀,如果我以後有任何不對的地方,你要告訴我,我一定會孝順你,走吧,我們下山吧!」
「太好了!不如讓我自己步行下山吧!」
「不行!不行!還是讓我揹你走吧!」
返回家後,阿牛便一直對母親盡孝。
你看,母愛是多麼的偉大。那種感人肺腑的愛心連頑石也點頭,鐵漢也流淚,阿牛也會回心轉意。各位聽完這個故事之後有什麼感想呢?為人子女的真是一定要孝順啊!
我們不孝是因為我們感受不到母愛的偉大。就像故事中的阿牛。「孝」就是報答父母養育劬勞之恩啊!孝親之道《孝經》已經有詳細的解釋。值得注意的是,有四種環境之下的父母,我們更加要孝順:
第一,當父母年老的時候,不能料理自己,就必須要照顧父母一切的起居飲食。
第二,當父母纏綿疾病,大小便失禁的時候,我們要扶持左右,照料一切,不要使被褥遺臭。
第三,當父母鰥寡,或是父親去世,或是母親去世,形單隻影的時候,我們要使父母有多些機會見到兒孫,使父母不致有孤單寂寞的感受。
第四,父母獨居的時候,見到父母貧窮,要用金錢來接濟,使父母不致有冷餓之虞。
能夠做到以上四種,孝道就盡得差不多了,也算是難能可貴了。
而在兄弟姐妹方面,能夠做到手足情深相親相愛,即是盡了悌道,父母因而會非常高興。由此可見孝悌是有連貫關係的。若兄弟姐妹不和睦,父母又怎會開心呢?所以若果我們能夠兄友弟恭,孝悌都做到了,人道便無愧,襟影亦無殘。所以夫子有曰 「孝悌是仁道之本」。真是至理名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