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視頻的內容重點:
經行(行香)原則:
舉步如靈貓捕鼠,一點聲音也沒有;
落腳如泰山壓頂,很輕靈;
身體放開,沒有身體的觀念;
雙眼平視,看前面;
行若無事,自己不曉得在走、或不走。
《楞嚴經》中重要的一段:觀世音菩薩悟道法門
觀世音(觀音):在普陀山聽海潮聲修行,他觀察世間自然界一切聲音而悟道成道。以下是觀世音從聞思修入三摩地的用功過程。
第一步:
于聞思修。初于聞中入流,證入法性之流,亡所。
初于聞中:剛開始時, 一切聲音都聽到,很煩。覺得煩是意識心煩。而非聲音煩。
入流:不用心去聽,自己靜; 聲音來了又走了。
證入法性之流:進入了法性的功能。
亡所:慢慢忘掉了所聽的是什麼。
第二步:
所入既寂
所有聽進來的聲音都沒有妨礙了。
自己內心非常清淨、寂滅。
達此境界時,動靜二相了然(都清楚了聲音的來去)不生(一個妄想雜念都不生),證入菩薩的大定境界。
動相:聽到聲音、有聲音;
靜相:沒有聲音的境界,甚磨都聽不見也在聽。
第三步: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
如是:這樣子的境界。
漸:慢慢不著急,只要功夫到了,漸漸增加了此境界。
聞所聞盡:能聞之性,能聽到的動靜二相,所聞的境界都空了,都沒有了。
盡聞不住:什麼都空了後,還要放下、不理。
第四步:
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既滅現前。
覺:能夠知覺一切的,以及自己本身能覺的作用。
所覺空:能覺所覺都空了,真正達到空靈的境界。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在空的境界慢慢修持久了以後,能空的與所空的都沒有了。 連空也空掉了,已經不空了,所以空也不空。達到圓滿境界。
圓滿:空、有不分,不能說他空或非空 ,也不能說他有或非有。
既滅現前:
我們的本性,本來面目就出現了。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就在這個時候,跳出了世間,超越了。
超越世:出了家又入了家,無家可出,也無家可入;無境界可出,無境界可入。
觀世音的境界:
一切聲音都聽到,但心未有動過。
有聲音,但意識不要去注意它,入耳不住,入流亡所。慢慢忘記了所聽的是什麼,心中特別寧靜起來。
修行學佛,是菩薩學五明之學,是內明。用自己的官能器官,五官功能、腦子、回來研究自己的腦子,心回轉來找自己的心。
五明:內明、因明、聲明、醫方明、工巧明。
道家南宗祖師張紫陽真人關於參禪靜坐的偈子:
心內觀心覓本心,
心心俱絕見真心。
真心明徹通三界,
外道邪魔不敢侵。
心:腦、感覺、知覺。
心內觀心:回轉觀察自己的心,思想感覺是心的作用。
覓本心:沒有腦子、身體時,心在哪裡?
心內觀心覓本心=回轉找自己的心。
心心俱絕:內在一切思想、一切感覺、一切作用,都休息清靜下來了。
俱絕:絕對清淨了。 每個妄想都停止了,感覺、知覺都休息了。
見真心:可以見到自己那個真正的根源,那個本心的功能。
真心明徹通三界:如果找到本心、本性的那個根本,明白了、悟了、真的证道了,身心投進去求證到了,就超越這個物理世界,超越三界之外。
不敢侵:不敢碰。
觀音法門
觀音菩薩說:“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道在哪裡?在你那裡,在本心本性上。把外面的現象、音聲不管了,能聞之性在這裡:無聲、無臭、無相,念念清淨了,一路定下去,慢慢成功了,就成道了。 )
淨念的方法:出入息。
重點是不出不入,那一念清淨。 呼吸仿佛自然的停止了,是息的境
界,息的境界達到了,也就是念休息了。
《楞嚴經》:
腦也好,心也好,一動念,眼睛就第一個動了。
眼珠下看:下沉一片無明中, 心思更亂。後腦的視覺神經跟著向下
拉,影響了大腦,反而不得安詳、清淨。
無論開眼、閉眼,眼珠應平視,是不向上,也不向下。閉眼平視眼皮
看到模糊的光影。然後忘記眼睛,不看了,閉了眼,腦子和心也清淨
了。
眼珠擺正,閉眼不看時,卻看到白色(白天),黑色(晚上)的光影
顏色。這就是十六特勝裡頭的內觀色。定在這個光明上叫內觀色。 道
教稱練神。也就是密宗的無大上法“看光”法門。中國文化叫內視。
觀世音又名觀自在菩薩。觀自在的入門方法:
用眼睛闭眼看光,自己內視反照,見五蘊皆空(看到自己什麼都沒有,
空空洞洞,身心內外一切是空的),就在這上面定下去。
觀自在菩薩行深(做功夫,深入去做)。
菩薩境界:諸法空相
一切法內觀以後,一切皆空,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
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
道,無智亦無得,一路空到底……以無所得故,菩提薩捶。
達到了以上無所得空這個境界,才是菩薩境界。
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都要靠這個觀自在法門,智慧成就得阿褥
多羅三藐三菩提,才能成佛。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