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佘潔芳女士
你們好!今天研究《論語 述而篇》的第一章。孔子在這一篇講出自己述而不作,繼往開來的志向。經文是這樣的: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我老彭。
孔子說:我一生都是將古時聖帝明王遺留下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經大法演繹出來。所謂祖述堯舜憲章文武(遵循堯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並無自己的創作。至於說刪詩定禮(刪詩書,定禮樂)、著《春秋》、成《孝經》,無非都是把先王的說話敘述出來。因為創作禮樂,必須是應運而興,有德有位的聖人才可以定出一代的典章法度,以齊萬民之心志。因此在下位的我又焉能自用(固執己見、自以為是)自專(自作主張,獨斷專行)呢?我生於當今之世,眼見綱常紊亂,戰爭連年不息,使我懷念古時聖帝明王的大同之治,確信綱常禮樂,是匡扶正氣,振起綱常,收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萬古常新的大經大法。因此我私下認為,自己雖然不敢與古時聖人相比,但亦要立志跟商朝的賢大夫老彭一樣,用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將古聖先王的大道發揚光大。這就是我一生的抱負。以上就是經文的淺解。
讀完上述經文,不得不讚歎孔夫子的偉大!孔夫子周遊列國,耗盡精力,為的就是拯救當時的頹風。就算遇到重重困難,都不憂不懼。夫子的一生,致力於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闡揚先王以「孝」立教的道理,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不止成就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賢、四配十哲,更垂教百代。所謂「一世教人以口,百世教人以書」,一部發揚「倫理」、教「忠」、教「孝」的經書,流傳於後世,使千秋萬世的人受益無窮,功垂天下,德澤萬古。夫子的聖德,可謂集諸聖之大成,又有誰不承認、不尊敬的呢?
可惜古今有很多人,對古時候的綱常、禮教、典章、法度有懷疑,想完全創新廢舊,認為歷史上所記載的,都是失敗的。正如漢高祖,當年漢高祖平定天下之後,他認為江山是從馬上打來的,因此重武不重文,認為古時的禮節太煩瑣,於是就下令廢棄前朝的禮制和朝儀。
可是那些有功的大臣都是出於山野的匹夫,不懂朝廷君臣尊卑之禮、大小官階之秩序,經常在朝廷中飲酒爭功。飲醉的時候,更唱歌喧譁,拔劍比武,弄得烏煙瘴氣。完全沒有朝廷的體統。漢高祖心理十分厭惡,卻也無法禁止。
當時有個博士叫叔孫通,就趁此機會進言:「啟奏陛下,臣有一言,請陛下垂聽。當日陛下征戰之時,先王禮樂可以不講,但現今帝業已成,要守成,就非用先王的禮樂整頓朝綱不可。若果任由大臣喧譁取鬧,豈非有失天朝的威望,請陛下三思。如果陛下起用一眾儒生,與微臣一起定下朝儀,維持國家的鋼紀法度,就會不失陛下的威望了!聖意以為如何?」
漢高祖已經被大臣搞得頭昏腦脹,就答應了叔孫通的建議。
在長樂宮建築完成,群臣朝賀之日,就開始實施朝儀的禮節。文武百官,自始至終,都依規蹈矩,直至完成當日的宴會為止。漢高祖非常歡喜,不禁讚嘆:「寡人到今天才知道,禮樂是這麼重要的!也明白到天子的尊嚴是從禮中表現出來的。叔卿家立功了!」
我們從以上的故事中瞭解到,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國有禮則治,無禮則亂的道理。我們怎可以忽略禮樂呢?
在現代社會,有很多人誤解,認為古時候的禮樂不適用於現代。認為只述而不作,又怎會有進步?其實所謂述是分析出人道的真義。例如敬天地神明、紀念祖先、孝順父母、守國家法律、尊師重道、友愛兄弟、和夫婦、睦鄉鄰、教導子孫等精神,無論在任何時代都不可缺少。只會因應社會制度,因時制宜有一點修改,而大綱大目是相同的。例如,古時候結婚要行禮,現在結婚一樣要行禮;古時候讀書要考試,現在讀書一樣要考試。有人說:「既然一樣,何故還要口口聲聲強調古時候的禮教呢?其實所謂強調古時候的禮教,是要講出禮教的精神而已。為何古人結婚要用三書六禮,現在結婚要證書呢?古時要拜天地祖先,今日要在註冊官面前宣誓、在親友面前簽名、要大宴親朋……原來經過各種禮的儀式,才能表現出結婚是一件很鄭重的事。因為夫婦是人倫的大端。但是如果今天結婚,明天離婚,禮的精神價值就不存在了。
講到考試,其實是為國家選拔人才而設的。如果學生不肯腳踏實地努力學習,只在將近考試的時候通宵準備,或者投機取巧,依靠天書但求過關了事,又是不是失去了考試是為了求取學問的真正精神和價值呢?如果沒有真正的學識和修養,不要說是為國家做事,恐怕對自己的謀生能力都有影響。
我講一段故事給大家聽:
話說,有一個人叫阿象,非常懶惰。小時候懶讀書,長大了又怕做工。已經四十歲了,還靠爸爸養他。他爸爸二十歲時生他,現在已經六十歲了,兒子仍然未能自立。他很擔心,就帶兒子去算命。怎知算命先生說:「爸爸命苦,要捱;兒子命好,有福享。爸爸八十二歲壽終,兒子六十四歲就要死。」阿象聽完放聲大哭。爸爸安慰他說:「阿象不用傷心,爸爸八十二歲才死,很值得了。」阿象回話:「我哭是因為你死了之後,還有兩年,我靠誰來養我?」
各位,不要以為是笑話。在現實生活中,像阿象的人太多了。我朋友的兒子就是這樣的。他的母親辛辛苦苦把他養大,誰知道兒子非常懶惰。上學時每年留級,後來索性不再讀書。出來工作後,又竟然做十日休一年,甚至裝模作樣騙母親,謊說上班的時候被鬼追,睡覺的時候又被鬼推。他的母親聽完害怕,就讓他不用上班。於是他就得其所哉。每天去玩,每晚看電視不睡覺,將一生的寶貴時光浪費,做了個廢人。
為何不立志創基立業,做個偉大的聖賢中人呢?如果他肯聽經書,就知道為人應盡的責任,就會勤奮好學,又怎會放棄自己的大好前途呢?
如無法觀看下列視頻, 請按此連結:
《論語》點滴 第十一講: 《述而篇 第七》
你們好!今天研究《論語 述而篇》的第一章。孔子在這一篇講出自己述而不作,繼往開來的志向。經文是這樣的: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我老彭。
孔子說:我一生都是將古時聖帝明王遺留下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經大法演繹出來。所謂祖述堯舜憲章文武(遵循堯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並無自己的創作。至於說刪詩定禮(刪詩書,定禮樂)、著《春秋》、成《孝經》,無非都是把先王的說話敘述出來。因為創作禮樂,必須是應運而興,有德有位的聖人才可以定出一代的典章法度,以齊萬民之心志。因此在下位的我又焉能自用(固執己見、自以為是)自專(自作主張,獨斷專行)呢?我生於當今之世,眼見綱常紊亂,戰爭連年不息,使我懷念古時聖帝明王的大同之治,確信綱常禮樂,是匡扶正氣,振起綱常,收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萬古常新的大經大法。因此我私下認為,自己雖然不敢與古時聖人相比,但亦要立志跟商朝的賢大夫老彭一樣,用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將古聖先王的大道發揚光大。這就是我一生的抱負。以上就是經文的淺解。
讀完上述經文,不得不讚歎孔夫子的偉大!孔夫子周遊列國,耗盡精力,為的就是拯救當時的頹風。就算遇到重重困難,都不憂不懼。夫子的一生,致力於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闡揚先王以「孝」立教的道理,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不止成就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賢、四配十哲,更垂教百代。所謂「一世教人以口,百世教人以書」,一部發揚「倫理」、教「忠」、教「孝」的經書,流傳於後世,使千秋萬世的人受益無窮,功垂天下,德澤萬古。夫子的聖德,可謂集諸聖之大成,又有誰不承認、不尊敬的呢?
可惜古今有很多人,對古時候的綱常、禮教、典章、法度有懷疑,想完全創新廢舊,認為歷史上所記載的,都是失敗的。正如漢高祖,當年漢高祖平定天下之後,他認為江山是從馬上打來的,因此重武不重文,認為古時的禮節太煩瑣,於是就下令廢棄前朝的禮制和朝儀。
可是那些有功的大臣都是出於山野的匹夫,不懂朝廷君臣尊卑之禮、大小官階之秩序,經常在朝廷中飲酒爭功。飲醉的時候,更唱歌喧譁,拔劍比武,弄得烏煙瘴氣。完全沒有朝廷的體統。漢高祖心理十分厭惡,卻也無法禁止。
當時有個博士叫叔孫通,就趁此機會進言:「啟奏陛下,臣有一言,請陛下垂聽。當日陛下征戰之時,先王禮樂可以不講,但現今帝業已成,要守成,就非用先王的禮樂整頓朝綱不可。若果任由大臣喧譁取鬧,豈非有失天朝的威望,請陛下三思。如果陛下起用一眾儒生,與微臣一起定下朝儀,維持國家的鋼紀法度,就會不失陛下的威望了!聖意以為如何?」
漢高祖已經被大臣搞得頭昏腦脹,就答應了叔孫通的建議。
在長樂宮建築完成,群臣朝賀之日,就開始實施朝儀的禮節。文武百官,自始至終,都依規蹈矩,直至完成當日的宴會為止。漢高祖非常歡喜,不禁讚嘆:「寡人到今天才知道,禮樂是這麼重要的!也明白到天子的尊嚴是從禮中表現出來的。叔卿家立功了!」
我們從以上的故事中瞭解到,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國有禮則治,無禮則亂的道理。我們怎可以忽略禮樂呢?
在現代社會,有很多人誤解,認為古時候的禮樂不適用於現代。認為只述而不作,又怎會有進步?其實所謂述是分析出人道的真義。例如敬天地神明、紀念祖先、孝順父母、守國家法律、尊師重道、友愛兄弟、和夫婦、睦鄉鄰、教導子孫等精神,無論在任何時代都不可缺少。只會因應社會制度,因時制宜有一點修改,而大綱大目是相同的。例如,古時候結婚要行禮,現在結婚一樣要行禮;古時候讀書要考試,現在讀書一樣要考試。有人說:「既然一樣,何故還要口口聲聲強調古時候的禮教呢?其實所謂強調古時候的禮教,是要講出禮教的精神而已。為何古人結婚要用三書六禮,現在結婚要證書呢?古時要拜天地祖先,今日要在註冊官面前宣誓、在親友面前簽名、要大宴親朋……原來經過各種禮的儀式,才能表現出結婚是一件很鄭重的事。因為夫婦是人倫的大端。但是如果今天結婚,明天離婚,禮的精神價值就不存在了。
講到考試,其實是為國家選拔人才而設的。如果學生不肯腳踏實地努力學習,只在將近考試的時候通宵準備,或者投機取巧,依靠天書但求過關了事,又是不是失去了考試是為了求取學問的真正精神和價值呢?如果沒有真正的學識和修養,不要說是為國家做事,恐怕對自己的謀生能力都有影響。
我講一段故事給大家聽:
話說,有一個人叫阿象,非常懶惰。小時候懶讀書,長大了又怕做工。已經四十歲了,還靠爸爸養他。他爸爸二十歲時生他,現在已經六十歲了,兒子仍然未能自立。他很擔心,就帶兒子去算命。怎知算命先生說:「爸爸命苦,要捱;兒子命好,有福享。爸爸八十二歲壽終,兒子六十四歲就要死。」阿象聽完放聲大哭。爸爸安慰他說:「阿象不用傷心,爸爸八十二歲才死,很值得了。」阿象回話:「我哭是因為你死了之後,還有兩年,我靠誰來養我?」
各位,不要以為是笑話。在現實生活中,像阿象的人太多了。我朋友的兒子就是這樣的。他的母親辛辛苦苦把他養大,誰知道兒子非常懶惰。上學時每年留級,後來索性不再讀書。出來工作後,又竟然做十日休一年,甚至裝模作樣騙母親,謊說上班的時候被鬼追,睡覺的時候又被鬼推。他的母親聽完害怕,就讓他不用上班。於是他就得其所哉。每天去玩,每晚看電視不睡覺,將一生的寶貴時光浪費,做了個廢人。
為何不立志創基立業,做個偉大的聖賢中人呢?如果他肯聽經書,就知道為人應盡的責任,就會勤奮好學,又怎會放棄自己的大好前途呢?
如無法觀看下列視頻, 請按此連結:
《論語》點滴 第十一講: 《述而篇 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