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視頻的內容重點:
繼續講述“有心無心地”中的“生不生建立門(何謂動念) ”。
思想心理因下列八種因緣故(因素)而生(起作用) 或不生(不起作用):
1. 根破壞故: 腦子壞了,像植物人(無心)。
2. 境不現前故: 那境界沒有了,沒有三摩地,有心了。
3. 闕作意故:沒有真正意識去用心。
4. 未得故: 達不到那個目的。
5. 相違故:現實環境跟意識相違背,拒絕他、討厭他。
6. 已斷故:心裡想,我不理了、切斷了。
7. 已滅故: 死了,過去了。
8. 已生故: 另外起個作用。
“有心無心地”中的分位建立(再分析):
有六種現象叫做無心:
1. 無心睡眠位: 真正睡著了。
2. 悶絕位:昏過去了。
3. 無想定
4. 無想生
5. 無想天
6. 滅盡定及無餘依涅盤界位
禪宗祖師, 蒼雪大師的 “有心無心地”境界:
南台靜坐一爐香
竟日凝然萬慮忘
不是息心除妄想
只緣無事可思量
出入息六妙門 :
數息, 隨息, 止息, 觀(觀心理狀態), 還(身心回轉了), 靜(達到凈土境界, 既無煩惱也無悲喜,清清靜靜)
止觀
修持的路只此一條。
楞嚴經:
十方(十個方位)娑伽梵(佛的別名), 一路涅槃門
止:
修定的工夫, 梵文: 奢摩地(三摩地)
我門的心理, 生理常像黃河水, 不斷在動。要使它寧靜下來, 就像水中的細渣沉澱了, 水變清了, 便可以一眼看到底。
觀:
修慧的功夫, 梵文: 毗娑舍那
水清淨了, 一點灰塵掉下去, 也看得清清楚楚. 也就是心境如止水澄波。
定慧雙修, 便可達到完滿境界
三摩呬多地(得定的境界):
用意識造成, 使心理, 生理達成此境界。
得定的境界,各有不同, 共有四種定界:
1. 靜慮 (禪定)
2. 解脫
3. 等持: 平等保持, 有定有慧
4. 樂至: 到達了定慧境界
沒有工夫實証, 只有文學: 乾慧, 狂禪
有尋有伺境界:
“千里尋他千百度, 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嫁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