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佘潔芳女士
孝經原文: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醜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醜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
這次講《紀孝行章》平日做兒女的應行的孝道。
為什麼孔夫子強調一定要孝順父母呢?因為孝順父母是出於飲水思源,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談到父母的恩情,真是怎麼講也講不完。
古人有一首詩:「欲把親恩數一回,千絲萬想總難猜,我能數盡青絲髮,惟有親恩數不來。」父母的恩情真是沒辦法數得出來。
談到父母的恩情,真是怎麼講也講不完。
古人有一首詩:「欲把親恩數一回,千絲萬想總難猜,我能數盡青絲髮,惟有親恩數不來。」父母的恩情真是沒辦法數得出來。
因為我們做兒女的百年三萬六千日都在父母的庇蔭之下,父母經常為養肓兒女作牛作馬,又要供書教學、又要衣食住行,醫藥費又很貴、奶粉也不便宜,長大之後出國留學,學費就更厲害了。
所以有些父親,為了兒女的前途,要做兩、三份工作,真是連喘氣的時間都沒有。 做母親的,也同樣是非常辛苦。日夜都手忙腳亂,送完大的上學、又要帶小的去看病,又要理家務、又要管各種大小事務,有的甚至還要出去工作。
身體勞累就不用說了,更辛苦的是要勞心。教導一個兒女,不知要用多少的心血。有病的時候,擔心得不得了,發高燒的時候更是害怕得要命,全部的時間、金錢都用在孩子的身上,青春就這樣消磨了。
總之,做父母的,一生的心血、半世的經營,都完全用盡在兒女的身上。這些苦處,只有做父母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因此,明白父母的恩是如此皞天罔極(父母養育的恩德深廣)的話,做兒女的就應懂得理解。連烏鴉也知道反哺,羔羊懂得跪乳,何況人呢!
當父母年老, 體力衰弱、百病叢生的時候,做兒女的就算有任何的困難,也應該要在左右服侍照顧,請有經驗的醫生醫治,千萬不要隨便了事。因為父母年事已高,萬一吃錯了藥,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有的說:「這些是老人病,怎麼治也治不好了,省得浪費金錢了。」
但這是講不通的。
但這是講不通的。
又有的說:「『久病床頭無孝子』,不如把他送到老人院,讓醫護人員來照顧吧!」
不錯,雖然老院照顧周到,但是老人家總希望兒女能夠常在身邊,經常見到面。若是萬不得已,又得到父母的同意,送到老人院也是無可厚非的。
不錯,雖然老院照顧周到,但是老人家總希望兒女能夠常在身邊,經常見到面。若是萬不得已,又得到父母的同意,送到老人院也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如果是因為討厭老人家囉嗦、多病而把他送到老人院,那就講不通了。其實年輕人也有很多像老人家一樣喜歡囉嗦的。
囉嗦就是感情未能融洽的表現。
那為什麼父母卻又不但不嫌棄兒女的囉嗦和脾氣,還要想盡辦法平息他得不滿呢?
為什麼做父母的,在兒女有病的時候,不把兒女送到孤兒院,反而還要整晚不睡覺的照顧他呢?
父母想盡方法,不論是多少錢,就算要將家產賣、當或者向人借錢也要治好孩子?
沒有其它原因,只因為是出於內心的疼愛。所以我們將愛兒女的心來愛父母就差不多了。
囉嗦就是感情未能融洽的表現。
那為什麼父母卻又不但不嫌棄兒女的囉嗦和脾氣,還要想盡辦法平息他得不滿呢?
為什麼做父母的,在兒女有病的時候,不把兒女送到孤兒院,反而還要整晚不睡覺的照顧他呢?
父母想盡方法,不論是多少錢,就算要將家產賣、當或者向人借錢也要治好孩子?
沒有其它原因,只因為是出於內心的疼愛。所以我們將愛兒女的心來愛父母就差不多了。
我家對面就有一所安老院,經常都住滿人。那裡的護理人員非常負責任。只要看到老人家走出門,就馬上把他扶回房間。結果,老人家就只能在斗室的床上,度過他們的餘生。
老人家的心情必定是相當沉重。那種空虛、寂寞、痛苦真是無法形容。 所以,如果是為了自己一時方便,而使老人家難過,就等於你撿到十塊錢,卻又丟了十萬塊錢一樣,得不償失。 因為兒女是有樣學樣的。
曾經有一件這樣的事情:
有位陳先生,他對父母非常忤逆。他先把母親氣死,沒多久,父親也被他氣死了。他父親死後,就叫自己的兒子幫忙,趁黃昏把父親的屍體隨便用草席包了就抬上山,再隨便找個地方就埋了。埋完之後,下山走著走著,卻不見了兒子。原來兒子還在原地,卷著用過的繩子要帶回家。陳先生問他為什麼還要帶回繩子?兒子說,那是留著父親死後,拖父親的屍體拖上山用的。
你看,陳先生的忤逆,馬上就被孩子學來用了。
我們為什麼不孝順呢?古人有首詩是這樣的:「盡孝莫辭勞,轉眼便成人父母,施恩勿望報,回頭且看爾子孫」真是至理名言。
所謂有錢難買子孫賢。 但是,想要子孫賢孝,並不困難。只要自己盡孝,積德行善就可以了。
希望大家多將這個道理告知別人,這樣就功德無量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