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佘潔芳女士
孝經原文: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醜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醜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
孔夫子說作為一個要報答親恩的孝順兒女,要做以下五件事。
第一,在家時要尊敬父母, 晨昏定省(晚間服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對父母的飲食起居都要小心照顧。
第二,奉養的時候,要使父母開心,自己也要和顏悅色,笑容可掬,承歡膝下。
第三,當父母有病的時候,要操心一下,不要太大意。請個有經驗的醫生醫治,早晚服侍,直到病好為止。
第四,萬一不幸父母病重,在他臨終的時候,最好在床前送終,辦好一切身後事。殮葬的時候,就要極盡悲哀之情。
第五,在父母生辰、死忌的時候,例如清明節、重陽節……都要追思一下雙親的音容,以莊嚴、 恭敬的禮,拜祭父母。
做到以上的五種孝道,就是侍親的真正意義。從以上的經文,我們就知道,的確有很多做兒女的,忽略了對父母的愛心和愛親的表現。
有的人會說:「孝順父母在心裡就行了,何必做作呢?」所以連早上對父母問聲早安,或者在晚上對父母說聲晚安也沒有。
原來這樣做是錯的。 兒女不表現出來,父母又怎樣知道兒女孝順呢?不要忽略跟父母問聲:「爸媽早安;昨晚睡得好嗎? 今天的早餐吃了什麼?開不開胃? 今天冷了些,我幫你穿件衣服吧……」原來這些就是關懷、尊敬的表現。 你知道嗎,這樣做就會令父母非常高興。
除了晨昏定省、噓寒問暖之外,還要和顏悅色。無論衣食住行,都要留心關懷一下,千萬不要忽略大意。 例如,見到父母穿同一件衣服已經幾天了,就趕快幫他洗。冬天快到了,就要預備大棉襖、羊毛衣、羊毛褲、羊毛襪……等等厚衣服,因為老人家很怕冷,要未雨綢繆。 父母衣著乾淨、光鮮,不但父母開心,做兒女的也感到光榮。
飲食方面要多留意營養。 老人家很節儉,隔夜的食物酸臭了,也要吃。吃多了,就病倒了。身體虛弱的時候,做兒女的又怎麼過意得去呢?所以做兒女的,不要讓他們吃變壞了的食物,要多讓他們吃有營養的食物,最好是多讓他們吃素菜。 父母身體好,兒女就安樂了,父母的命也長了,這就是孝道。
父母睡覺的房間, 一定要空氣流通。因為老人家肺弱,容易傷風咳嗽,一不小心就會病了。 雖然香港寸金呎土,但是難得就是可貴。
當父母出去的時候,我們要扶著他,牽著他的手。因為老人家容易跌倒,骨頭又很脆,一旦跌倒,很容易骨折或中風。所以一定要出入扶持。
如果做到以上四點,你說做父母的會不會很開心呢?父母就會逢人便笑眯眯的說:我的兒子、媳婦、孫子、女兒真是很孝順。
有的人會說:「那要有錢才做得到,我沒有錢,又怎樣做呢?」其實不是這樣講的。跟父母閒話家常、逛逛街、問候兩句、服侍一下,難道只是有錢才做得到的嗎?
環境困難的家庭,夫妻出外工作。父母在家做點家務是很正常的。那不是不孝。 但是兒女要懂得尊重老人家。看到父母煮飯、掃地的時候,可以安慰她一聲:「爸媽你們辛苦了,休息一下,我來做吧!」然後倒一杯茶,讓他們坐下來喝。如果是這樣的話,就算父母做得辛苦一點,吃的雖然是清茶淡飯,但是因為兒女知道他辛苦、尊重他,心裡也是很開心的。
一般人以為有三餐奉養就是孝。如果對父母不尊敬,當父母是工人一樣的勞役,還要呼呼喝喝;有時心情不好,更板起面孔,那跟養狗、養馬有什麼分別?請個工人都有最低工資、假期和工人房等等的福利。 如果對父母的待遇連工人都不如,只有兩歺飯,還要受氣的話,做父母就真是太苦了。
怪不得有很多老人家一坐在一起,就講兒女的不孝。記得有一次我在公園裡聽到一些阿婆在那裡吐苦水:「現在的世界變了,我們以前做媳婦的時候,要服侍家婆,但是現在則相反,不但要服侍媳婦還要受她的氣,我真想去老人院住算了。」
另一個說:「你千萬不要這樣想,忍一下吧!你去了老人院更孤單。雖然受點氣,但是仍然可以看到兒子和孫子。另一個三婆就慘了,他的兒子有一天跟他說:『媽,我們去澳門玩兒吧!』怎知到了澳門就把她的身份證收走了,使她不能回香港,現在變成了乞丐。 」
另一個說:「三姑的兒子更壞,他把三姑送入醫院,虛報一個假住址,然後不知搬到哪裡去了,醫院的護士找不到他,三姑現在也不知該怎麼辦!這個世界,我們老人家似乎已沒有立足之地,沒有人要了!我現在就是跟四婆住,兒女很久都沒有來看過我……」
我聽到這裡,已經不敢再聽了。 雖然我的兒女也挺孝順,未有親身感受這種切膚之痛。但是,聽到了也很心酸。所以,雖然我的學問很膚淺但也立志要講孝經,希望拋磚引玉,使天下知音人士一起提倡孝道,使老人家能夠安享晚年就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