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日 星期日

《孝經》第二十四講:事君章 第十七


主講:佘潔芳女士

孝經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詩云.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孔夫子在這一章將君盡忠的道理具體地分析出來。

孔夫子說:「一個有道德的君子,平日在家中除了對父母承歡膝下之外,在社會做事的時候,起心動念時時刻刻都要勉勵自己盡忠職守;當工作完成要回家的時候,也要檢討一下一天的工作有沒有錯漏;做得好不好;在言行方面有沒與失體失德的事情。
檢討後如果覺得自己沒有錯,就安心了。總算把這一天的責任完成。但是如果有錯的話,那就要設法補救一下,力求日後改善,彌補從前的過失,以後就不要再大意了。
如果上司有一件好的事、好的政策要施行的話,就要盡心盡力幫助發揚光大,成就上司的美德。
上司如果有過錯,或者政令失德,就要盡力勸諫,務必要糾正上司的過失,防止禍事發生。務必事事關心、處處謹慎,對待上司就要像對自己的父親一樣愛敬;像自己心腹一樣親切。
在至情的感格(感于此而達於彼)之下,必定得到上司的愛戴和信任,自然就上下一心。這樣,國家興旺、社會安寧也就是必然的了。算是盡了作為下屬盡忠職守的責任。
《詩經 小雅 隰桑篇》也有講:『作為一個下屬,心裏愛敬他的君子(王), 不會因為他不在身邊就會忘記,忠君愛國的志向完全出自內心。』這就是為人忠孝雙全,揚名顯親的道理。」

在這一章裏,夫子語重心長,將一個人出來社會做事的應有態度分析得林漓盡致。呼應了第一章「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的道理。
要知道:一個人一生的成功與失敗、榮譽與毀辱的關鍵,皆開始於立足於社會工作的時候。如果依照經文的義理去實踐的話,不但愛敬盡於事親,而且立身揚名以顯父母的大孝也完全在此。

有人曾經這麼說:「以前的君主時代才需要盡忠,現在是新時代的社會,應該是不適用的了。」

其實「忠孝」的道理是無古無今的。怎會有新舊時代的分別?
「忠」的意義除了對上司盡忠職守外,其實也是講我們做人要忠忠實實,不要欺騙。做什麼事,無論是對自己的良心,對任何人、任何事都要誠誠懇懇,絕無半點虛偽。要盡責任、徹徹底底地去做,而且不會半途而廢。這就是「忠」的解釋。

用這樣的心去對待父母,就是「孝」;用這樣的心去對待上司,就是「忠」;用這樣的心去對待夫婦,就是愛情專一。所以,(懷有)忠誠,到那裏都是無往而不利的。自古的聖賢功業,也都是如是如是成功的。

可惜現代有些人持相反的理念。
記得有一次,有一位朋友介紹先生跟我研究這個「忠」字。
先生說:「聖賢的道理講講還可以,做就不行了。尤其是在這個時代,忠直過頭簡直會被人欺負死。我們要眉精眼企(聰明機靈)才可以。不走後門怎會發達(財)。就像我,表面上幫老闆推銷生意,但是真正的大客,是用我自己私人開的公司跟他做的,這樣才能賺得多錢。如果像你這樣(太忠實),一輩子也賺不到錢……總之做好人行不通。」

我說:「請問張先生你結婚了嗎?」
「還沒。」
「你是做老闆的嗎?」
「沒有本事,只是打工,有時做點私幫生意而已。」
「將來你的結婚對象,想找哪類型的女孩?當你做老闆的時候,又想請哪類型的夥記呢?」
「我要的結婚對像是賢妻良母的淑女型,既要出得廳堂又要入得廚房;我將來要請夥記時,一定要請忠實的。我的同事常跟我說:『老闆這裡不好那裡不行,看他的公司何時倒閉……』有時,連我自己也一起講。想起來,做老闆也挺難的。」
我聽到這裏就笑著說:「是呀!其實想深一層,老闆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一家人的生活,都有賴他去維持。如果對老闆不忠,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其實做好人到處都會受人歡迎。就像先生一樣,又想娶好太太,又想請好夥記。將來你教孩子,也會教他學好。連政府也會獎勵好人。既然好人到處都受人歡迎,又怎會行不通?

何況『良馬比君子,耕牛比丈夫』。
為何牛馬都比丈夫?因為牠們忠於主人。還有,原來猴子也是盡忠的。

你聽過『義猴殉主』的故事嗎?
話說在安福縣有個人靠戲猴維持生活。有一天,因病情嚴重,死在山上。這隻猴子非常傷心,跪在死屍旁哭泣。擔心著主人死後該怎麼辦……突然,牠不再哭了,離開主人,往山下跑去。
路上,牠遇到兩個人,便拉著他們上山,把兩人帶到主人的屍首旁。兩人見猴子如此特別,細心觀察,明白是猴子的主人死了。
這時,猴子打開主人身旁的木箱,把箱內的金錢雙手奉給二位路人,然後向他叩頭。
兩人覺得很奇怪,便問猴子:『是想用來買棺材嗎?』
猴子使勁地擺手搖頭,然後拿出棉被和草蓆,打開剪刀,要把它們剪開兩份。但是猴子手指無力,無法剪開。於是兩人幫牠,按照牠的指示,把被蓆剪成一份大,一份小。
兩人剪完後,猴子竟然又再一次分別向他們和主人叩頭,然後一頭撞向石頭,撞得腦漿迸裂而死。
兩名路人看到此情此景,不禁落淚。原來這隻猴子是要殉主。剪開兩份被蓆,是為了一份捲主人,一份捲自己。
兩名路人深受感動,便將他們合葬了。兩人下山後,更將這件事報給了官府,官府又上奏朝廷,結果猴子被封為安福義猴。』

你看,連猴子也懂盡忠,何況是人?如果為人而不忠不孝,就太慚愧了。所謂『事君盡忠,事親盡孝』,這樣做才稱得上是大丈夫,才能邁上人生成功的大路。你說是嗎,先生?」
先生聽完後,最終也同意了我的講法。

各位讀者又是否同意呢?

 如無法觀看下列視頻, 請按此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Uaosj56V5A&list=UUBrDJFQbKbiuSrBYvBNP_K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