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孝經》第二十三講:感應章 第十六

主講:佘潔芳女士

孝經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廟致敬.不忘親也.脩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詩雲.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這一章分析孝悌感應的偉大。
孔夫子說:古時有道的明君,他之所以能夠以孝治天下,全因至誠的感應所至。
所謂『誠能感人,誠能格天』。天、地、人同萬物都是息息相通的。當孝悌做到至誠的時候,就會通天達地。
故此,當日有道的明君,孝順父母就能感化天地,使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明君對兄長尊敬,做到長幼有序,在朝的和在野的官民,都會被他感化至上和下睦。
因為人道盡道,天地明察,神明就會有感而通,這就是必然的道理。

孝悌是份屬應為的事,至尊如天子,也要實踐實行。為什麼呢?
因為天子也是天地父母所生,也有兄弟長幼的秩序。故此,父尊子卑,兄先弟後,是尊天的秩序。
因此,天子既要奉行考悌、忠信之道,也要誠待天地鬼神,尊賢重長,不能以至尊驕傲。
除此之外,天子還要追念先祖的劬勞,必須要設立宗廟以行四季的祭禮,表示慎終追遠.

天子需要立身行道不敢放縱是為什麼呢?
因為恐怕辱及父母、祖宗的名譽。
他在至誠當中做到以上幾點,當然就能夠感化到鬼神,得到多方庇佑。由以上的道理可以知道,原來考悌達到至善境界的時候,就同天地上下相通,天人一體,四海之內的人自然都受到先王大德的感召,被潛移默化,就好像太陽高高在上普照,讓天下都光明。
孔子引《詩經.大雅 文王有聲》章其中一段
證明:唯有天下至誠,如神的聖人才能居高臨下。
他的孝親、他的孝祖,他的孝天,便能達到天人皆大歡喜。
因此,他的孝治,可以放諸天下而皆準,可以放諸東海而皆準,可以放諸西海而皆準,可以放諸南海而皆準,可以放諸北海而皆準。
泛天下之間,無一個人不達到心悅誠服。」

由以上的經文,我們就知道:
原來古時的「大同之治」就是這個道理。
其實每個人的行為都離不開因果感應的道理。感應的道理就像磁吸鐵的道理一樣。
例如,有道德的一定是「吉」的,沒有道德的一定是「兇」的。
吉凶禍福這種因果的道理,絲毫不爽(絲毫:細微之至;絲﹑毫都表示極小或極少;不爽: 不差; 沒有差錯。即是: 每個人都要為他自己的言行負責。)。
故此,我們打開歷史一看,古今的人物、國家的興替,一切都在因果之中。

因此政治和孝道有密切的關係。孝道的功用是使政治清明、人心向善。犯罪者少,國家就會安寧。所以治國治家,都必需要正君臣父子倫理之道。這就是千古不疑,感應的道理。

古今有很多人一遇到社會混亂、盜賊風起的時候,就趕快去學習武功防身,或者跑去深山古洞中歸隱。其實,只要能夠孝順服父母就足夠了。為何這麼說呢?
因為感應的道理真的很微妙。一個孝順的人千祥雲集,災禍離身。歷古以來,歷歷不爽(歷歷:各事物一個個清晰分明;不爽:沒有差錯)。

就講一件事例來引証一下:
話說曾子是一個純孝的孝子。他在曲阜住的時候,鷙梟都不敢飛入城門之內。為什麼呢? 因為這種鷙鳥是一種仵逆鳥。
先講一下這種鳥的事吧:
這類鳥很兇殘,牠的報應很特別,構造也很不同。牠白天看不到東西,晚上卻能明察秋毫。牠沒有肛門,吃完東西消化完結後,便從口中嘔出來。死的時候更特別,牠會去找一個較穩固的樹椏義,把脖子掛在上面,吊頸而死。死後任風吹雨打,慢慢便身首異處。
所以從前斬首,叫做梟首示眾。
梟鳥是不孝的雀鳥。牠的母親辛勤養育牠,教牠飛翔、覓食。到牠會飛、會覓食的時候,牠就會將母親的肉吃掉。到牠做母鳥的時候, 又會被兒女啄食掉。而雄鳥就會飛向樹椏義吊頸死。你說這種因果報應利不利害! 
曾子是一個純孝的孝子。詳瑞之氣與暴戾之氣格格不入。所以他在曲阜住的時候,梟鳥都感到慚愧,不敢飛入城門。

由此知道,只要你品德優良,孝順父母,壞人就會遠離你。因為小人不入君子之群。

曾子大孝雖然是天性,後天的教育亦佔了部分。曾子的祖父、父親也非常孝順,所以曾子這麼孝順,曾子的兒子、孫子也很孝順。他們的家風太好了。曾子的兒女跟曾子學,曾子跟父親學,這就是感應的道理。
我們希望兒女孝順,就要先孝順自己的父母;想趨吉避凶、想感格天人,也要孝順父母。所以說「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這正是千古不移的道理。各位認為是不是呢?  



  如無法觀看下列視頻, 請按此連結: 《孝經》第二十三講:感應章  第十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